有一天,爱迪生向一个报务员问道:“电究竟怎样会传送音讯?”没有人能解释这奇怪的现象。 离爱迪生家半里远的树林中住着一个叫华德(Ward)的铁路工人。他的继子詹姆士坎西(JamesCancy)非常听从爱迪生的话。詹姆士对于电报术,也特别感兴趣,爱迪生便要他一同工作。由于没有出售电报材料的商店,什么都得自己做。爱迪生收集了好些攀烟囱管的铜丝,他便把它们攀在他们两家的屋顶上。他们在树枝上离地七八尺处把电线架设起来,用玻璃当作绝缘器。小孩们看着这些电线全都望而生畏,因为爱迪生曾警告过他们,不要接触这些电线,否则就会遭到可怖的命运的! 这些机件全是用手制做的。电磁线圈的电线外面包了些破布,算作绝缘。零星的金属片用来充当电键。 最困难的是电源,首先试用的是摩擦法。他们捉住了许多只猫,想摩擦猫皮产生电流。但是,猫给用力摩擦后,挣脱了爱迪生的手逃走了。“用猫还是不行。”爱迪生再去查书,自己动手制造简单的电池。产生的电流虽弱而肉体的痛苦却可免去了。 一天晚上,他们两人开始试验通报。坎西在电线那头发报,爱迪生在电线这头收报。长短不一的嗒嗒声,在夜深人静时分显得格外清脆悦耳。电报机在开始工作了!几天来他们每夜工作得很晚,父亲关心爱迪生的身体,规定他在晚上11点必须睡觉。 这一限制给年轻的爱迪生带来了麻烦。他的报纸通常总得在11点才能卖完,如果在11点睡觉,他就没有机会做实验了。于是爱迪生又想了一个计谋。平时爱迪生晚上回家后,他父亲总是看他带回的《底特律自由报》。这时爱迪生思索着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新闻像底特律报馆那样的经过电报线传进屋内呢。坎西能够发,爱迪生也能够收,那么这11时必须睡觉的限制就可以取消了。 计策进行得很成功。爱迪生把报纸送到华德处,马上赶回家来。他告诉父亲报纸全卖完了,可是他能从电线上把新闻探得来。塞缪尔说道:“也好,去试试看吧。” 因为事先已经和坎西约好了,所以对方马上回电。最先是战场的消息,再来是议会的新闻,以及加州发现新油田等等。爱迪生马上把它写成文章。“啊!这真方便。”父亲大感惊叹。他们父子俩人竟迟至午夜1时才就寝。第二夜他们又继续冗长的谈话,第三夜还是如此。这时塞缪尔准备妥协了。他告诉爱迪生,只要他能够照常把报纸带回家,那么他就不再干涉他的工作时间。报纸马上又在家中出现了,爱迪生每晚都和坎西玩“电报游戏”。 关于摩擦猫毛发电的事,后来有人认为不可能。像爱迪生那样有学问的人,怎么会想用猫来生电?曾经有人问这位发明家,究竟是真是假? 发明家笑着说:“我少年时代的事情,传说很多,有些事情,连我自己也不晓得。那时候,究竟有没有摩擦猫毛生电我不记得了。总之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不过,或许擦过也不一定。不管怎么样,那时候的我,确实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哈哈哈……。” 爱迪生对拖动火车的机车头构造也很感兴趣。他曾参观过设在波特——休伦的大干线铁路机械工场,他在火车上时,只要有空就钻进机关室,向火车司机寻问锅炉或齿轮构造的问题。后来爱迪生就想自己试开机车。爱迪生时常向司机请求,但每次都被司机拒绝了,司机总觉得,小孩子开车太危险。可是有一天,司机由于跳舞跳得很晚,非常想睡觉,便答应了爱迪生开车的请求。司机对爱迪生说:“从这里向前,有一段路是直的,你可以开开看。” 爱迪生高兴地动手开起机车来。司机跑到后面去,马上就睡熟了。爱迪生开着带有7节车厢的列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爱迪生是头一回开车,自然觉得很开心。没多久,锅炉里的水流出来了。如果没有水,锅炉就会爆炸。爱迪生赶紧去叫司机,可是司机睡得很熟却不想起来。爱迪生大胆地将阀门关紧,使蒸汽减少。没多久,又从烟囱喷出泥水样的东西,弄得机车和爱迪生一身漆黑。过了一会儿,泥水不再喷了,直到这时司机还没醒来。 爱迪生下决心开到终点。他曾看到司机不时打开油瓶加油,爱迪生心想也该加油了吧。好不容易加好了油,盖好盖子,人也非常疲倦了。后来司机叫爱迪生打开油瓶的时候,先把蒸汽关好。喷出黑泥水是因为锅炉里的水增多,使得煤和油都给压出来了。爱迪生不懂这样做,一直让蒸汽去吹,吹得浑身漆黑。到终点站时,站上人员发现爱迪生满身漆黑,一个个不禁大笑起来。 爱迪生在他12岁至16岁时,在底特律至休伦线火车上做报童,其主要活动是贩菜,研究化学,车上贩卖,学习电报,读书,自编大干线《先驱报》。如果他后来不被撵出车厢的话,他的铁路生活和新闻职业究竟将继续到何时,那就简直无从臆测了。 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爱迪生是在密歇根一种与一般传说相反的“繁荣、巨变、美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