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幻想文学院

搜索
热门:
首页 童话书房安徒生童话
订阅

安徒生童话

完全是真的
这篇寓言性的小故事,收在安徒生的《故事集》里。讽刺了当时新闻舆论界喜欢煽风点火、刻意夸大的现象,是安徒生有感而发。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未灭迹。
11-6-22 18:21
最后的一天
这篇作品收集在1852年4月5日出版的《故事集》里,“最后的日子”就是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日子。他的一生功与过,美与恶,在这一天他的灵魂要在上帝面前做出交代。安徒生对基督教的信仰在这里得到真诚的表露。
11-6-22 18:16
幸福的家庭
这是一篇小品,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最初发表在《新的童话》里。被人养着当作食物的蜗牛,“坐井观天”,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们这儿(公馆院子里的牛蒡树丛)更好的地方了。"
11-6-22 18:09
甲虫
这篇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最初发表在1861年哥本哈根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第二卷第一部里。那只甲虫看样子颇具有一点我们的“阿Q精神”。
11-6-22 18:02
瓦尔都窗前的一瞥
这篇散文是发表于1847年《加埃亚》杂志。瓦尔都是哥本哈根的一个的养老院,建于1700年。这是一首充满了惆怅的颂歌:女主人公在经历过短暂快乐的童年后,在养老院里结束了一生。但活着究竟还是幸福的,这值得称诵。
11-6-22 10:55
风车
这篇小品发表在哥本哈根1865年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第二卷第三部里。这是一起即兴之作。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在苏洛和荷尔斯坦堡之间的那条路上有一座风车。我常常在它旁边走过。”
11-6-21 23:45
笔和墨水壶
这篇童话发表在1860年12月9日出版的《新的童话和故事集》第一卷第四部里。事实上是一篇小小的文艺评论,它的意思是:素材不管怎么好,没有艺术家或作家心灵的融合和创造,决不能成为艺术品。
11-6-21 23:41
夏日痴
这是一首散文诗,发表在1863年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夏日痴”是丹麦人对于雪花莲所取的俗名。雪花莲在冬天痴想以为夏天来了,所以在大雪天里开出花来。
11-6-21 23:35
一本不说话的书
这是一首散文诗,收进安徒生于1851年出版的游记《在瑞典》一书中,为该书的第18章。这本“不说话的书”实际上说了许多话——说明了一个“老学生”的一生。
11-6-21 23:29
区别
这是一首散文诗,最初发表在1852年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充分表现出了安徒生的民主精神。
11-6-21 23:27
跳蚤和教授
这篇小品最初发表在美国《斯克利布纳尔月刊》1873年4月号上,接着又在同年《丹麦大众历书》上发表了。这个小故事与安徒生的另一起童话《飞箱》有相像之处。
11-6-21 23:24
拇指姑娘
发表于1835年哥本哈根出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它既是童话,又是诗,因为它的情节美丽动人,同时又有很浓厚的诗意。拇指姑娘虽然身材小、生活艰苦,但她却具有伟大高超的理想和一颗善良的心。
11-6-21 23:22
织补针
最初发表在《加埃亚》杂志。1846年夏,安徒生和丹麦雕刻家多瓦尔生在丹麦的新岛度假。多瓦尔生说:“‘请你给我们写一篇新的故事——你的智慧连一根织补针都可以写出一起故事来’ 。于是安徒生就写了《织补针》。
11-6-21 23:13
烂布片
发表在1869年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安徒生写道:“这篇故事是在它发表前8年、10年写成的。我觉得有必要通过某种讽刺小品说几句话。
11-6-21 20:53
贝脱、比脱和比尔
这篇作品发表在哥本哈根1868年1月12日出版的《费加罗》(Eigaro)杂志。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写道:“《贝脱·比脱和比尔》,像《小小的绿东西》一样,来源于一个舒适的住处,可以使人产生得意和自满之感的这种情境。” ...
11-6-21 20:47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返回顶部